加盟城市 | 一線城市 | 二線城市 | 三線城市 |
---|---|---|---|
店鋪面積 | 90㎡ | 90㎡ | 90㎡ |
裝修費 | 7.20萬元 | 6.30萬元 | 5.58萬元 |
經(jīng)營設備費 | 4.7萬元 | 3.1萬元 | 2.7萬元 |
首批進貨費/原料費 | 6.0萬元 | 4.4萬元 | 3.8萬元 |
廣告宣傳及開業(yè)費 | 1.5萬元 | 0.9萬元 | 0.4萬元 |
門店租金 | 14489.2元/月 | 9798.9元/月 | 5543.2元/月 |
人員工資 | 9600元/月/3人 | 8400元/月/3人 | 7500元/月/3人 |
水電雜費 | 780元 | 680元 | 580萬元 |
流動/儲備資金 | 6.7萬元 | 6.8萬元 | 4.2萬元 |
王致和加盟總費用 | 28.6萬元 | 23.4萬元 | 18.0萬元 |
備注: 1、流動資金的算法為(人員工資/月+房租/月)*3個月,四舍五入取整數(shù),并且不計入成本支出。 2、以上為王致和加盟費用為預估,可能會與實際情況有所差別,僅供參考。 |
提起“王致和”,北京人都知道,說起來真有點像美國人都以“可口可樂”為“國飲”一樣自豪。“王致和”與“同仁堂”同齡,始創(chuàng)清康熙八年(公元1669年),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。時至今日,“王致和”作為地道的“中華老品牌”,以其產(chǎn)品的細、膩、松、軟、香五大特點倍受廣大華人消費者的鐘愛。作為地道的中華老品牌,“王致和”聲名遠播。其腐乳產(chǎn)品專屬的細、膩、松、軟、香五大特點,深受消費者的喜愛。而其創(chuàng)始人王致和的故事也充滿了戲劇性。王致和原本是安徽省寧國府太平縣仙源的舉人,清康熙八年(1669年)進京趕考落第,受盤纏所困,滯留京城。幼時曾在家做過豆腐的王致和為謀生計,做起了豆腐生意——在所住的北京前門外延壽寺街羊肉胡同“安徽會館”內,用手推的小磨,每日磨上幾升豆子做成豆腐沿街銷售。同時他刻苦攻讀,以備下科。
盛夏某日,他做出的豆腐沒賣完,恐日久腐壞,便切成四方小塊,配上鹽、花椒等佐料,腌于一小缸中。從此,他歇伏停磨,一心攻讀,竟淡忘此事。秋涼后,王致和重操舊業(yè),猛然間想起那小缸豆腐,連忙打開,未曾想臭味撲鼻,定神一看,豆腐已變成青色。扔了實在可惜,于是他大著膽子嘗了一下,不料別具風味,遂送給鄰里品嘗,結果品者無不稱奇。王致和臭豆腐聲名鵲起。王致和屢試不中,遂盡心經(jīng)營起臭豆腐來。至康熙十七年(公元1678年),他便于延壽寺街西路建作坊立招牌:“王致和南醬園”,雇師招徒,以經(jīng)營臭豆腐為主,兼營醬豆腐、豆腐干及各種醬菜。
不久,臭豆腐的銷路擴大到東北、西北、華北各地。經(jīng)多次改進,臭豆腐于清末傳入宮廷御膳房,成為慈禧太后的一道日常小菜。慈禧太后不喜臭豆腐其名,便賜名“青方”,使王致和臭豆腐身價倍增。“王致和”門前的三塊立匾加上彩繪龍頭,象征“大內上用”之意;“王致和南醬園”的六個字刻為兩塊匾,分別由狀元孫家鼎、魯琪光題書。孫家鼐寫了兩幅藏頭對,一曰:“致君美味傳千里,和我天機養(yǎng)寸心”,另一幅曰:“醬配龍蟠調芍藥,園開雞跖鐘芙蓉”,冠頂橫讀為“致和醬園”。“王致和”的生意越作越興旺,眾人競相仿制。光緒年間,在宣武門外、延壽寺街等地相繼開設了王政和、王芝和、致中和等醬園。